首页 / 植物科普

小瓶子草

小瓶子草(学名:Sarracenia minor)叶基生,长筒状,长可达70cm,边疆缘有狭翅,绿色;口盖卵形下弯,仅留一狭窄开口,常呈深红色,花序从叶基抽出,高度较叶片为短,花黄绿色,无香味;形态和猪笼草的笼子相似,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,受蜜汁引诱的昆虫失足掉落瓶中,瓶内的消化液会把昆虫消化吸收。是容易种植的食虫植物,喜水,太阳充足就能生长良好,非常适合种植。原产北美洲,分布于美国卡罗来纳州和佛罗里达州。

小瓶子草

小瓶子草

形态特征

小瓶子草是多年生草本,根状茎匍匐,有许多须根;叶基生成莲座状叶丛,叶瓶状或管状直立,瓶状叶有一捕虫囊,囊壁开口光滑,并生有蜜腺,分泌香甜的蜜汁,以引诱昆虫前来并掉入囊中,囊壁光滑,内含消化液,可分泌消化酶将昆虫分解,然后由内壁的薄壁细胞构成的腺体分解出来的蛋白分解酶加以吸收;此外,瓶子草在秋冬季节会长出剑形的叶,这种叶片无捕虫囊,只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。

每个叶子都成直角弯曲,有类似引擎盖的叶罩,颜色鲜艳,有绚丽的斑点,形态和捕捉昆虫的猪笼草的笼子相似,植物具有明亮的红,紫色。叶罩内有花蜜腺体,为昆虫提供了一些蜜汁食品。小瓶子草的瓶茎很长、很窄,使落入瓶囊的昆虫进一步下滑,昆虫无法飞出窄管。瓶茎叶消化昆虫的软体部位,但硬壳部分保留。

瓶子草的花为两性花,花序从叶基部抽出,为疏松的总状花序,由几朵大型的花共组,花芯由1盔状柱头,3~5室的子房和50~80条雄蕊组成,花黄绿色,花萼5片,位于花瓣的下方。果实为蒴果,内含多数细小种子,成熟时自动开裂并弹出种子。小瓶子草的的花朵向下开放,花瓣黄色,呈圆形,上面布有小白点。这些特点用来确定这个物种,区别其他种类的瓶子草。种子囊状,约3毫米长,粗糙,表面多节。

生长环境

原产于美国东海岸,沿沼泽地区和松林间区生长。

分布范围

分布于北卡罗来纳州,南卡罗来纳州,佐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。

繁殖方法

分株:瓶子草会长侧芽,当长到足够大时,从母株上分离,单独栽培。

扦插:使用叶插或者根茎段扦插都能繁殖,可把叶子剪半从母株上剥下,斜插于洁净的基质上,或者将根茎切成2.5厘米一段,切口涂抹杀菌剂,平放于洁净的基质上,再在上面铺上湿水苔,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,约2个月左右可长芽。

播种:瓶子草的种子保存期限较长,可达3-5年,但发芽时间也较长,需2-4个月。播种前需低温冷藏(5度左右)1-2个月,并需保持种子潮湿,可用湿的餐巾纸包裹或者放于湿水苔中,为避免发霉,水苔与种子最好经过消毒,并定时查看(也可不冷藏直接在冬季、或春季低温时播种);冷藏后播种适宜温度15-30度,种子直接撒于洁净的基质表面,表面不盖土或覆盖1-3毫米高的细泥炭或细粒赤玉土以帮助固定根系,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,1个月左右发芽(也有极少情况几个月甚至一年后发芽),种3-5年才能长到成株。

栽培技术

瓶子草属植物生长在空旷的沼泽湿地中,喜欢充足的光照,潮湿的土壤,不怕寒冷和较低的空气湿度,是一种易于栽培的食虫植物。

基质:瓶子草在生长季节较适合采用盆浸法种植,可使用1份泥炭,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的混合基质。休眠期需移出水盘,保持较干的状态,防止烂根。也可使用纯水苔、2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的混合基质。

水份:使用低矿物质浓度的水源,生长季节适合采用盆浸法种植以保持基质高湿度。

湿度:瓶子草的空气湿度要求不高,只需保持在30%以上即可。

温度:生长适宜温度20-30度,10度以下会休眠,可在0-38度下存活。

光照:瓶子草是喜光植物,可接受全日照,且光照可使植株颜色鲜艳,但夏季为避免高温,可适当遮阳。

养份:在生长季节,使用通用复合肥等稀释四千倍喷施叶面或者灌入瓶子1/3高度,每月1-2次。

捕虫方式

瓶子草的瓶状叶是有效的昆虫陷阱,囊状的瓶状叶有鲜明的色彩,其开口处常分泌香甜的蜜汁以引诱昆虫前来采吃,一旦受骗的昆虫爬到顶端,并试图跨过瓶口爬进内壁时,由于内壁很滑而被滑落瓶中,掉进瓶内的消化液中,力图从瓶中爬出来的昆虫,受到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,最终因挣扎无力而重新掉进消化液中淹死。瓶子草的消化液含有由瓶壁腺体分泌的蛋白分解酶,它可将溺死的昆虫尸体的蛋白质溶解,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