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狸藻
南方狸藻(学名:Utricularia australis),为狸藻科、狸藻属中型的多年生漂浮水生食肉植物。
南方狸藻具有辽阔的地理性区域,发现其遍布欧洲、热带和温带亚洲,包括东亚的中国和日本、中南非洲、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北岛。种名“australis”是拉丁文“南方”的意思,并也反映出事实:本种是1810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。南方狸藻的花季4-10月,花冠为黄色,果实球形,植株在夏季强光下也会转为红色。然而叶片生长于同一面,冬季具有冬芽,花序轴具有鳞片,可与黄花狸藻区别。彼得·泰勒仅在中国大陆观察过本种会结果实,世界其他地区则多为只开花而不结果。而台湾地区的原生植株,存在开花与不开花的2种情形,有部份族群会结实,这可能与该族群的染色体是否为非整数倍有关。
形态特征
水生草本。假根2-4,生于花序梗基部上方,丝状,长1-2厘米,具短的总状分枝。匍匐枝圆柱形,长15-60厘米,粗0.5-1.3毫米,节间长8-20毫米,多分枝,无毛。叶器多数,互生,长1.5-4厘米,2裂达基部,裂片先羽状深裂,后二至四回二歧状深裂;末回裂片毛发状,多少扁平,顶端及边缘具小刚毛,其余部分无毛。秋季于匍匐枝及其分枝的顶端产生冬芽,冬芽球形或卵球形,长0.5-1.5厘米,密生小刚毛。捕虫囊多数,侧生于叶器裂片上,斜卵球形,侧扁,长1-2(-3)毫米,具短柄;口侧生,边缘疏生小刚毛,上唇具2条不分枝或分枝的刚毛状附属物,下唇无附属物。
花序直立,长2-30厘米,中部以上具3-8朵多少疏离的花,无毛;花序梗圆柱形,粗1-2毫米,具1-3个与苞片同形的鳞片;苞片基部着生,多少圆形,长2-5毫米,基部耳状,顶端圆形或3浅裂;无小苞片;花梗丝状,长(10-)15-25毫米,于花期直立,花后开展或下弯。花萼2裂达基部,无毛,裂片相等,卵状长圆形,长约3毫米,上唇顶端圆形,下唇顶端微凹。花冠黄色,长12-15毫米,无毛;上唇卵形至圆形,长为上方萼片的2-3倍,下唇远较上唇大,横椭圆形,顶端圆形或微凹,喉凸隆起呈浅囊状;距细圆锥状,顶端钝,略弯曲,短于或稍长于下唇并与其平行或成锐角叉开,在远轴和近轴的内面均散生腺毛。雄蕊无毛;花丝线形,弯曲;药室汇合。子房球形,无毛;花柱与子房近等长,无毛;柱头下唇半圆形,边缘流苏状,上唇微小,正三角形。
蒴果球形,直径3-4毫米,顶端具长约0.5毫米的宿存花柱,周裂。种子扁压,边缘具6角和细小的网状突起,直径0.6-0.7毫米,厚0.5-0.6毫米,褐色,无毛。花期6-11月,果期7-12月。
生长环境
生长于湖泊、池塘及稻田中,海拔30-2500米。
分布范围
产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。也分布于欧洲、非洲(热带及南部地区)及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中南半岛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、日本和澳大利亚。
食虫过程
南方狸藻是一年生的沉水草本植物,无根随水漂流,茎细软,美丽的蝴蝶花挺出水面。特别有意思的就是它的叶片基部有很多捕虫囊,一棵一米长的狸藻大约有1200多个小囊。它们就是通过这些捕虫囊捕食的,在囊口外有一个能够向内打开的活瓣,边缘有2条绿色粗大分支的刺毛,刺毛旁边有一些分泌甜液的管子。水蚤、蚊蝇等小虫子或微生物接触到随水摆动的刺毛后,把信号传递到活瓣和捕虫囊,原来半瘪的捕虫囊迅速膨胀,造成压力差,活瓣打开,小虫子就随水流进囊里,刺激囊的内壁,活瓣就会关闭,反推不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