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葡萄管理技术
春季多雨天气谨防葡萄黑痘病
今年春天雨水较多,空气湿度大,温度不稳定,为葡萄黑痘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,该如何防治葡萄黑痘病,成为当前广大果农关注的热点农事。
1、葡萄黑痘病症状
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、鸟眼病,俗名蛤蟆眼、流龙、黑斑,此病为葡萄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害。葡萄叶片、穗轴、果柄、卷须、新梢、果实等幼嫩部分均可发病。
(1)叶片
叶片受病害后,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,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—4毫米的圆形病斑,中部变成灰色,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,脱落成穿孔。幼叶受害后多扭曲,皱缩为畸形。
(2)果实
果实在着色后不易受此病侵染。绿果感染病害初期产生褐色圆斑,随后扩大,中央为灰白色,凹陷,边缘红褐色或紫色似“鸟眼”状,多个小病斑联合成大斑;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。被害幼果往往停止生长易脱落,如果实较大时才感染病害,则变成深绿色,生长缓慢或畸形、质硬、味酸,有时从病部裂开,露出种子,即使能成熟,也往往变味,易腐烂。
(3)新梢
感染病害后,最初产生圆形褐色小点,以后变成灰黑色,中部凹陷成干裂的溃疡斑,发病严重的最后干枯或枯死。
(4)花序
感染病害后,初现浅褐色病斑,以后变黑色,严重时全花序或花蕾干枯或脱落。
(5)穗轴
发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。
(6)果柄
果柄感染病害后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。
葡萄黑痘病发病时间
一般在4月中、下旬开始发病,5月中、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,多雨年份、果园排水不畅、管理粗放、树势衰弱发病较重。此病分布广,发生普遍,我国所有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发生。
2、葡萄黑痘病防治方法
(1)清园
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,因此,冬季修剪时,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,刮除病害部分、老树皮,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、落叶、烂果等,集中烧毁。
(2)选用抗病品种
选用抗黑痘病的苗木品种在预防该病发生上可以起到一定作用,苗木在定植前建议进行消毒处理。
(3)降低湿度
对于已经有发病的温室栽培葡萄黑痘病防治方面,张宗勤提醒广大种植户,降低棚内湿度很关键。要注意在棚内温度不低于15℃,不高于28℃时适时通风。不要在雨天进行灌溉。大田栽培的葡萄,要在雨天后及时排水,防止果园积水。无论是温室栽培还是大田栽培都可以进行地膜覆盖。
(4)注意药剂防病
针对黑痘病的防治,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注意药剂防病,无论树体是否感染病害,无论采取何种栽培方式,都要每隔15天喷药一次,药物可选择多菌灵、甲基托布津、波尔多液等。
葡萄园绿盲蝽防治
1、形态鉴别
绿盲蝽,也被称作是棉绿盲蝽象,小臭虫、叶切疯,属半翅目盲蝽科,是杂食性害虫。成虫呈长椭圆形,长约5毫米左右,浅绿色,前胸背板上密布小黑点,小盾片上有2个黄色斑。若虫头、胸、腹均为浅绿色,密生黑色绒毛,翅芽顶部黑绿色。卵长约1毫米,长口袋形,黄绿色,无附着物。
2、生活习性
绿盲蝽食性杂,若虫生活隐蔽,反应敏捷,爬行速度极快;成虫喜阴湿,怕干燥,飞翔能力强,行动活泼,日夜均可活动,但夜晚活跃,白天多在叶背、叶柄等隐蔽处潜藏或爬行。由于该虫虫体小,发生早,日藏夜出,危害初期受害症状不明显,所以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,常常防治不及时,影响葡萄正长生长,造成损失。绿盲蝽的卵多产在嫩茎、叶柄、叶脉及芽内,这样让葡萄叶形成很多孔洞,严重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。
3、危害症状
绿盲蝽以成虫、若虫、幼虫用刺吸花序、嫩叶、嫩芽、嫩茎和幼果等以造成病害,小若虫多危害嫩芽和嫩尖,被刺吸处呈褐色小坏死点,当嫩芽长大、叶片展开时,叶片上有很多孔洞,叶片扭曲、皱褶、畸形。葡萄嫩尖受害较重,花梗、花蕾受害后则干枯脱落。
4、发生规律
绿盲蝽在北方每年繁殖3至5代,其虫卵在葡萄条剪锯口组织内、裂缝和苹果、梨、桃等顶芽鳞片中以及苜蓿、篙子残茬内越冬。一般4月上中旬,越冬卵孵化为若虫,平均气温在10℃以上孵化为若虫,随后变为成虫。待葡萄发芽后,成虫或若虫迁移到葡萄上危害嫩芽、幼叶。随着嫩芽的生长,危害逐渐加重,5月上旬葡萄新梢展叶期进入危害高峰。6月初,成虫又迁飞到园外或其它果树及棉花上危害、繁殖。8月下旬出现第四代或第五代成虫,10月上旬产卵越冬。
5、防治措施
a、冬季或者早春刮掉葡萄树体老皮、清除杂草、枯枝败叶等,集中深埋或烧毁,防止越冬虫卵的孵化;
b、葡萄园不宜与越冬蔬菜及蚕豆、土豆等作物间作;
c、多雨时节要注意开沟排水、中耕除草,降低园内湿度;
d、搞好管理,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;
e、在药剂防治方面,张宗勤特别提醒广大种植户,不论葡萄园是否发生绿盲蝽虫害,都要进行及时防治,可喷施吡虫啉。“聚酯类农药都可以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