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花卉大全

半夏的养殖方法

半夏的养殖方法

1、温度条件
一般旬平均气温在10℃左右时,各类型半夏顺利萌发出苗,这一温度为半夏的生物学起点温度。在旬平均气温达15℃~27℃时,半夏生长最茂盛。
在我国部分地区,7月中旬开始,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,气温上升,最高温度经常超过35℃,半夏生长受到严重影响,没有遮阴条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继死亡,形成夏季大倒苗。秋后,9月上旬温度又降到27℃以下,半夏地下块茎陆续出苗,形成秋季生长期,直到11月上中旬,气温经常降至10℃以下,开始倒苗越冬。
由于秋季温、光、水综合条件,对于半夏来说,远不如春季适宜,所以,秋季长势弱,总苗数仅约10万/亩,而春季达18万/亩以上。半夏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℃~29℃。

2、湿度条件
半夏不耐旱,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。有人曾调查了丰县沙河桥一块半夏高产田,平均块茎单产达1500千克。其品种为丰县半夏,全年几乎没有明显倒苗过程,即使在盛夏季节,生长也十分旺盛。
栽培中最突出的措施之一就是针对当地气候干燥,土壤缺水的特点,夏季坚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沟灌1次,既保持土壤湿润,又降低了土温,一举两得。我国长江流域一般年份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半夏生长尤其旺盛,主要原因之一是这段时间正是梅雨季节,阴雨绵绵,不但减少了强烈光照,降低了夏季高温影响,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壤和空气湿度,保证半夏生长有足够的水分。
当然,土壤湿度也并非越大越好,半夏既喜水又怕水,当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,反而生长不良,造成烂根、烂茎、倒苗死亡,块茎产量下降。例如,每天浇水8kg/m2的处理,地上部分生长过旺,氮素代谢过旺,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,营养积累减少,产量降低。江苏盛产半夏的“三泰”地区,自从实行水旱轮作制后,农田中的半夏已经绝迹,正是因为半夏怕水的缘故。

3、光照条件
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,在适度遮光条件下,能生长繁茂。但是,若光照过强,如高达9万1x,半夏会100%倒苗;若光照在3000 1x以下,半夏也难以生存。在半荫环境为宜,珠芽增加数和母块茎增重均比向阳和荫蔽区为好,半荫区形成的珠芽比向阳区多14.37%,比荫蔽区多48.37%;母块茎增重比向阳区多51.89%,比荫蔽区多62.75%。
在野生半夏群落里与之伴生的植物种类各地差异很大,但大多属喜阴湿植物。如在南京地区,半夏常作为小草生于落叶阔叶林下,灌木层不甚明显,草本层则主要由叶下珠(Phyllanthusurinaria)、紫花前胡(Peucedanum decursivum)、荩草(Arthraxon lanceolatus)、半枝莲(Scutellariabarbata)、梓木草(Lithospernumzollingeri)、鸡矢藤(Paederia scandens)、三叶鬼针草(Bidenspilosa)、野古草(Arundinella hirta)等。在长江南的竹(Phyllostachysspp.)林和橘(Citrus spp.)林下也常见半夏分布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