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养花知识

茶花凤仙的病害防治

茶花凤仙的病害防治

猝倒病
主要危害幼茎,开始时幼茎基部呈水渍状斑,后病斑变为淡褐色至褐色并凹陷缢缩。病部迅速发展到环绕幼茎,使小苗在叶色翠绿的情况下自茎基部倒伏死亡。最后腐烂或干枯。该病主要由瓜果腐霉菌引起另外尚有立枯丝核菌。病原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,借水滴喷溅和种子等传播。
防治方法
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;播种不可太密;出苗后控制浇水,保持土壤略干;加强环境的通风性,;避免连作。发病后及时用药,75%的百菌清600倍,50%的多菌灵500倍,以及40%的疫霜灵200~400倍等都有很好的作用,1周喷一次,喷时除盆植株的茎叶外还应喷及周围的地面。

白粉病
主要危害叶片,发病初期叶片表面有白色粉状小斑块,随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,至秋初,白粉层中出现黄色小圆点,最后小圆点变为黑褐色,病叶枯黄。严重时可蔓延至茎、花蕾及蒴果,其上也出现白色粉层,最终花蕾、蒴果停止生长而枯萎。该病的病原为苍耳单丝壳的白粉菌,属真菌类,病原菌在病残体上和种子中越冬,借风、水传播。
防治方法
应加强栽培管理,保持环境通透,少施氮肥,增施钾肥及钙,及时清除病叶,一旦发病应及时用药,可以喷洒15%的粉锈宁1000倍或70%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。

疫病
主要发生在幼苗定植后的植株上,危害茎和根部,首先嫩茎或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至浅黄色的斑块,后发展为黑褐色腐烂,病斑环绕茎部,使植株自病部折倒,在病部有时能够看到白色绢丝状物,即为病原菌的菌体。该病是由恶疫霉菌侵染引起,病菌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通过土壤和水地喷溅以及风力传播。
防治方法
以预防为主,一是土壤消毒,二是改善栽培环境。药物防治要及时,可用的药物有80%的乙磷铝500倍,25%甲霜灵500~800倍,1%的波尔多液,0.1%~0.2%的硫酸铜液。

花叶病
主要危害叶片,叶片被侵染后有两种症状,一为叶片变小,皱缩,叶缘扭曲,叶面有深绿与黄白相间的斑点,老叶则黄化,花朵小、萎缩,花瓣呈碎锦状,严重时植株矮小。二是叶脉褪绿呈灰白半透明状,继而褪绿为斑驳状簇生,叶缘略上卷。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有芜菁花叶病毒和花椰菜花叶病毒。通过汁液和多种蚜虫传播。
防治方法
将强栽培管理,保持环境卫生,及时清除病株,减少操作过程中人为传播。防治传毒昆虫,可以采用杀虫剂等。

白绢病
症状
白绢病通常发生在苗木的根茎部或茎基部。感病根茎部皮层逐渐变成褐色坏死,严重的皮层腐烂。苗木受害后,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,以致生长不良,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,枝梢节间缩短,严重时枝叶凋萎,当病斑环茎一周后会导致全株枯死。在潮湿条件下,受害的根茎表面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。后期在菌丝体内形成很多油菜籽状的小菌核,初为白色,后渐变为淡黄色至黄褐色,以后变茶褐色。菌丝逐渐向下延伸及根部,引起根腐。
病原
引起树木白绢病的病原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Se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,无孢菌群,小菌核属。
白绢病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℃,最高约40℃,最低为10℃,在PH值1.9—8.4之间都能生长,PH5.9时最适宜繁殖,光线能促进产生菌核。菌核在适宜条件下就会萌发,无休眠期,在不良条件下可以休眠,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5—6年,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。
防治方法
1、圃地选择:育苗地要选择土壤肥沃、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土地。前作发病重的苗圃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,方能重新育苗。
2、冬季深耕:感病苗圃地,每年冬季要进行深耕,将病株残体深埋土中,清除浸染来源。
3、土壤消毒:在育苗或造林前,每亩用70%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00g,加细土20kg,拌匀撒在播种沟内或树穴周围。对感病较轻的苗木,可挖开根茎处土壤,晾晒根茎数日或撒生石灰,进行土壤消毒。
4、加强管理:在苗木生长期要及时施肥、浇水、排水、中耕除草,促进苗木旺盛生长,提高苗木抗病能力。夏季要防暴晒,减轻灼伤危害,减少病菌侵染机会。
5、药剂防治:在发病初期可用丰洽根保600-800倍或用1%硫酸铜液浇灌病株根部或用25%萎锈灵可湿性粉剂50g,加水50kg,浇灌病株根部;也可每亩用20%甲基立枯磷乳油50ml,加水50kg,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