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母草的文化背景
故事传说
传说一
有一种奇怪的草,嫩芽可以当菜吃,叫做“龙须菜”;长大了、成熟了、茎子、叶子可以熬药,是治妇女病的一种有效药,叫做“益母草”,熬出来的药叫“益母膏”;种子也是妇科药,叫做“荒蔚子”。据说以前北京天坛还没有修建前,这里是一片黄土地,有一家姓张的庄户,老头子死了,家里剩下一位老大娘。老大娘没儿子,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闺女。母女俩过着缺人少钱的苦日子。老大娘因为常常想念死去的丈夫,又发愁没人给她们种地,日子一久,就生了病,病一天比一天沉重。老大娘着急了,张姑娘更着急。请了好多医生,吃了好多的药,怎么也不见效。就是秋天庄稼收净的时候,张姑娘打好了主意:到北山去找灵药。还是在她小的时候,爸爸、妈妈给她讲故事,说北山的深山老谷里,灵药可多了,只要不怕爬山,就能找到。这种灵药,什么重病都能治得好。
她托隔壁的大娘替她照管妈妈,自己带上干粮,就出门去了。
出了家门,张姑娘一直朝北走。这一天,来到一座山口,张姑娘想:是不是进这座山呢?正在这时,打山口里走下一个白胡子老头来。老头儿瞧见张姑娘,笑了笑说:“姑娘,你一个人,到深山老谷干什么去呀?”
张姑娘就把娘怎么有病,自己怎么来到北山找灵药的事,说了一遍,说完又问白胡子老头儿:“老爷爷,这山里有灵药吗?” 老爷爷回答说:“有,有!”
“老爷爷,上山怎么走呀?”
白胡子老头儿又笑了笑,回头向山里一指,说“小姑娘,你打这儿上山,左拐七道弯,右拐八道弯,饿了吃松子,渴了喝清泉,瞧见地上天,灵药到手边。”
姑娘听老爷爷象唱曲儿似的话,心里明白了,就是不懂什么叫“地上天”,刚要问老爷爷,白胡子老头儿早就出了山口,走得很远了。张姑娘,真的往左右边了七道弯,往右拐了八道弯,饿了拣些地上的大松子吃,渴了就趴在山泉边喝点清水,记不住走了几天了。这一天,她来到一个小山顶上,只见山顶上有一个小水池子,池子里的水清极了,张姑娘正在这里发愣,忽然听见身后有姑娘们说话的声音。张姑娘一回头,瞧见两个美丽的姑娘朝她走过来。一个穿的是一身雪白的衣裳,一个穿的是一身淡黄的衣裳,上面绣着白梅花,走近了,那个穿白衣裳的姑娘笑笑说:“姐姐,发什么愣?不认识我们这“地上天”吗?”
张姑娘一听说“地上天”,高兴极了,说:“姐姐们这里有灵药吗?快救救我妈妈吧!”
穿花衣裳的姑娘说:“姐姐不用说了,白胡子公公都告诉我们了。我这里有一口袋灵药,回家熬成膏子,给大娘吃了就好。这口袋里,还有灵药的种子,大娘病好了以后,姐姐可要把这些种子撒在地边上,让它自己生长,再有得了大娘这样病的人,就不怕了。”
张姑娘千恩万谢地向两位姐妹道了谢,回身向山下走去。走了不远,张姑娘真舍不得这两个好心的姐妹,她想再瞧瞧她俩,要回头一看,哪里还有穿白衣裳、花衣裳的姑娘,只见一只白鹦鹉、一只梅花鹿。
张姑娘一到家,马上将灵药熬成膏子,给妈妈吃了,没过几天,妈妈病好了。张姑娘和邻居们都十分高兴。张姑娘把口袋里的灵药种子,撒在了地边上,春天长出了深绿色的嫩芽,夏天又长成了灵药,秋天灵药又结了种子,一年比一年多。妇女们有病的,便照着张姑娘传的法子,熬灵药治好了病。灵药叫什么名子呢?大伙说:“这是好心的张姑娘,千辛万苦为妈妈找来了灵药,给妈妈治好了病,咱们就管它叫益母草吧。”益母草的名字,就这样流传下来了。
后来,不知道过了多少年,北京有了皇上了,也不知道传到哪一个皇上的时候,这个皇上要拜求老天爷保佑他,便在这块长着益母草的土地上,盖了一座天坛。天坛盖成了,空地上还长出了茂盛的益母草,皇上生气了,说:“我这拜天的地方,哪许这么长野草,统统给我拔了去!” 这时候,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跟皇上说:“皇上,这不是野草,它叫龙须菜。皇上不是龙吗?要是把它都拔净,皇上您就不长胡子了。”皇上怕不长胡子,就让天坛里留下了益母草。打这儿起,益母草的嫩芽,就叫龙须菜了。
传说二
戈武与益母草的传说
在黄河口一带,流传着这么一句话,叫作:"要吃益母草,围着戈武找。" 益母草是生长在黄河口一带的一种野菜,也是一味中药,绿叶白花。戈武,是黄河下游东岸的一个小村子,从利津城向东过了东津渡再向北十余里便是。那么这益母草和一个普通小村,是怎么联系在一起并出了名的呢?
相传很久以前,药王爷在遥远的南山培植百草,为的是广济天下百姓,为世人医疾治伤。他历经九九八十一年,培植出了成百上千种药草,有的能治内疾,有的能医外伤。在这些药草中,有两种药草最难栽培,而功效又最特别,这就是灵芝草和益母草。益母草治妇女病有特效。
为了保护好这两种仙草,药王爷把它们栽到了地势险要的一条山沟里,并让一头已驯养了200多年的得道猛虎把守山口。这只猛虎昼夜不睡,经年不食,忠于职守。那些想来盗窃仙草的禽精兽怪,被它咬死了不计其数。后来,禽精兽怪们再也不敢前来盗仙草了。
若干年后,黄河口一带突然瘟疫流行。药王爷见状大发慈悲,想送仙草去解救这方民众于苦难。药王爷听说染病的多是妇女,便决定把益母草送去。可是这么远的路怎么送呢?若是半路上被坏人或者禽精兽怪们劫去咋办?药王爷遂决定让看守仙草的猛虎下山一趟,亲自护送仙草北上。
这猛虎得了药王爷的令,驮了益母草,一路逢山翻山遇河渡河,日夜兼程走了七七四十九天,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黄河尽头。猛虎临行时,药王爷只对它说送仙草到北方,可未曾说明是送到哪府哪县哪个村庄。于是,那猛虎便在黄河岸边溜达起来。
猛虎盲无目的地来到了河边一个小村子,这个村就是戈武村。村里瘟疫正盛,全村的女人当时大部分都卧病在床,男人们也病倒了不少。孩子们呼爹叫娘啼饥号寒,情景十分凄惨。那猛虎见此状况,遂就地打了一个滚,变作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进了村。他拿着益母草的叶子对村里人说:"这是益母草,只要放到锅里煎水一喝,病就会好的。"人们半信半疑,但别无他法,只好依言而行。果然,喝过益母草水的人,病都好了。
这草能治病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,一传十、十传百,附近三里五村的人都知道了戈武村有益母草可以治病,都纷纷前来讨要。可是一株益母草怎么够这么多人使用啊!这猛虎便在戈武村附近的河滩里选了块好地,把仅剩了根的那株益母草栽下,并对它吹了口仙气,这益母草便郁郁葱葱地长起来了。谁要用,谁就来采,但总也采不完。很快,这方地面上的瘟疫全被祛除了,那猛虎也返回南山去了。益母草却从此留在了戈武的河滩里。
益母草的来历
也有民间传说故事,从前有一妇女生孩子时, 留下瘀血腹痛症,久治不好。儿子长到十二三岁就打柴养母度日。 —天来了一位大夫,对这孩子说,你母亲的病可治好,但要钱买药。 大夫知道到哪儿去采药,可他不告诉这男孩,为的是大夫自己采来药向妇人要钱。一天大夫采药去了,那儿子十分聪明,悄悄随后去看他在哪儿采药。看到那大夫在一片荒草地采一种开紫红色小花的草,叶片有裂。这孩子就知道了这是药。等大夫走后,他自己就每天采那种草为母治病。经过几次母亲病好了,人们因为这草治好了母亲的产后病,就称之为益母草。
文献论述
1、《纲目》:益母草之根、茎、花、叶、实,并皆入药,可同用。若治手足撅阴血分风热,明目益精,调妇人经脉,则单用竞蔚于为良。若治肿毒店疡,消水行血,妇人胎产请病,则宜并用为良。盖其根、茎、花、叶专于行,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。
2、《本草汇言》:益母草,行血养血,行血而不伤新血,养血而不滞疯血,诚为血家之圣药也。妇久临产之时,气有不顺,而迫血妄行,或逆于上,或崩于下,或横生不顺,或子死腹中,或胞衣不落,或恶露攻心,血胀血晕,或沥浆难生,暇涩不下,或呕逆恶心,烦乱眩晕,是皆临产危急之症,惟益母草统能治之。又疮肿科以之消诸毒,解疗HP痈疽,以功能行血而解毒也。眼目科以之治血贸瞳人,及头风眼病,以功能行血而去风也。 习俗以益母草有益于妇人,专一血分,故屡用之。然性善行走,能行血通经,消滚逐滞甚捷,观其治疗肿痈疽,眼目血障,则行血活血可知矣。产后诸疾,因血滞气脉不和者,用之相宜,若执益母之名,施于胎前之证,血虚形怯,营阴不足者,肝虚血少,瞳人散大者,血脱血崩,阳竭阴定者,概而与之,未尝不取咎也。
3、《本草正》:益母草,性滑而利,善调女人胎产诸证.故有益母之号。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,谓妇人所必用也。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,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。《本草》言其久服益精轻身,诚不足信。此外如退浮肿,下水气及打扑疯血,通大小便之类,皆以其能利也。
4、《本经逢原》:丹方以益母之嫩叶阴干,拌童便、陈酒,九蒸九晒,入四物汤料为丸,治产后诺证。但功专行血,故崩漏下血,若脾胃不实,大肠不固者勿用,为其性下行也。近世治番痧腹痛呕逆,用以浓煎,少加生蜜,放温憋试有效,取其能散恶血也。
5、《本草求真》:益母草,消水行血,去疯生新,调经解毒,为胎前胎后要剂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、血闭、血崩,带下血痛,既胎而见胎漏,临产而见产难,已产而见血晕,疗痈、乳肿等症,服此皆能去瘀生新。盖味李则于风可散,血可活,味苦则于疯可消,结可除,加以气寒,则于热可疗,并能临症酌施,则于母自有益耳。
6、《本草正义》:益母,虽非大温大热之药,而气烈味苦,究是温燥队中之物,观于产后连服二、三日,必口燥嗌干,尤其确据,故宜于寒令寒体,而不宜于暑令热体。乃吾乡视为产后必用之物,虽酷暑炎天,亦必常备,加以畏其苦燥,恒以沙糖浓调,若在三伏时令,新产虚体,多服此浊腻苦燥之药,耗血恋邪,蛮生不测,更可虑也。
7、《本经》:主瘾疹痒。
8、《唐本草》:敷丁肿,服汁使丁肿毒内消;又下子死腹中,主产后胀闷;诸杂毒肿,丹游等肿;取汁如豆滴耳中,主聤耳;中虺蛇毒,敷之。
9、《本草拾遗》:捣苗,敷乳痈恶肿痛者;又捣苗绞汁服,主浮肿下水,兼恶毒肿。
10、《本草衍义》:治产前产后诸疾,行血养血;难产作膏服。
11、《本草蒙筌》:去死胎,安生胎,行瘀血,生新血。治小儿疳痢。
12、《纲目》:活血,破血,调经,解毒。治胎漏产难,胎衣不下,血晕,血风,血痛,崩中漏下,尿血,泻血,痢,疳,痔疾,打扑内损瘀血,大便、小便不通。
13、《本草求原》:清热,凉血,解毒。
14、《纲目》
此草及子皆芜盛密蔚,故名芜蔚。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,故有益母之称。其茎方类麻,故谓之野天麻,俗呼为猪麻,猪喜食之也,夏至后即枯,故亦有夏枯之名。
《近效方》谓之土质汗。林亿云,质汗出西番,乃热血合诺药煎成。治金疮折伤,益母亦可作煎治折伤,故名为土质汗也。妒芜蔚,近水湿处甚繁,春初生苗如撤篙,入夏长三、四尺,茎方如黄麻茎,其叶如艾叶而背青。一梗三叶,叶有尖歧,寸许一节。节节生穗,丛簇抱茎,四,五月间,穗内开小花,红紫色,亦有微白色看。每萼内有细中四粒,粒大如同篙子,有三棱,褐色。药肄往往以作巨胜于货之。其草生时有臭气,夏至后即枯,其根白色。此草有白花、紫花二种,茎叶子穗皆一样也,但白者能人气分,红者能人血分,别而用之可也。
按《闺阁事宜》云,白花者为益母,紫花看为野天麻。返魂丹注云,紫花者为益母,白花看不是。陈藏器《本草》云,芜蔚生田野间,人呼为臭草;天麻生平泽,似马鞭草,节节生紫花,花中有于,如青箱子。孙思翅《干金方》云,天麻草,茎如火麻,冬生苗,夏着赤花屈口鼠尾花。此皆似以芜蔚、天麻为二物,盖不知其是一物一种。凡物花皆有赤自,如牡丹、芍药、菊花之类是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