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植物科普

浙贝母的病害防治

浙贝母的病害防治

病害防治
灰霉病〔Botrytis elliptica(Berk.)GKe〕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。
发病后先在叶片上出现淡褐色的小点,以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边缘有明显的水渍状环,不断扩大形成灰色大斑;
花被害后,干缩不能开花,花柄绞缢干缩,呈淡绿色;幼果被害呈暗绿色而干枯,较大果实被害后,在果皮及果翼上有深褐色小点,不断扩大,逐渐干枯。被害部分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,能长出灰色霉状物。
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发生,4月中旬盛发,危害严重。
本病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产生菌核落入土中,成为第二年初次浸染的来源。
防治方法:
① 浙贝收获后,清除被害植株和病叶,最好将其烧毁,以减少越冬病原。
② 发病较严重的土地不直重茬。
③ 加强田间管理,合理施肥,增强浙贝的抗病力。
④ 发病前,在3月下旬喷射1:1:100的波尔多液,7~10天1次,连续3~4次。

黑斑病〔Alternaria alternata(Fr.)Keissler〕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。
发病是从叶尖开始,叶色变淡,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,渐向叶基蔓延,有的因环境关系,不向叶基部深入发展而出现叶尖部分枯萎现象,病部与健部有明显界限,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发生危害,直至浙贝地下部枯死。
如在清明前后春雨连绵则受害较为重,浙贝黑斑病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被害植株和病叶上越冬,第二年再次浸染危害。

防治方法:同灰霉病。


软腐病〔Erwinia carotovora (Jones)Holland〕是一种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。
鳞茎受害部分开始为褐色水渍状,蔓延很快,受害后鳞茎变成糟糟的豆腐渣状,或变成黏滑的“鼻涕状”;有时停止危害,而表面失水时则成为一个似虫咬过的空洞。腐烂部分和健康部分界明显。
表皮常不受害,内部软腐干缩后,剩下空壳,腐烂鳞茎具特别的酒酸味。
防治方法:
软腐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:
①选择健壮无病的鳞茎作种。如起土贮藏过夏的,应挑选分档,摊晾后贮藏。
②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种植,并创造良好的过夏条件(见浙贝过夏部分)。
③药剂防治:配合使用各种杀菌剂和杀螨刘,在下种前浸种。
如下种前用20%可湿性三氯杀螨砜800倍加80%敌敌畏乳剂2000倍再加40%克瘟散乳剂1000倍混合液浸种10~15分钟,有一定效果,但有待继续试验,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。
④防治螨、蛴螬等地下害虫,消灭传播媒介,防止传播病菌,以减轻危害。

干腐病〔Fusatium avenaceum(Fr.)Sacc.〕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。
鳞茎基都受害后呈蜂窝状,鳞片被害后呈褐色皱褶状。这种鳞茎种下后,根部发育不良,植株早枯,新鳞茎很小。
在杭州市郊区干腐病的主要表现是受害鳞茎基部呈青黑色,鳞片内部腐烂形成黑斑空洞,或在鳞片上形成黑褐色、青色大小不等的斑状空洞。有的鳞茎维管束受害,鳞片横切面可见褐色小点。

防治方法:同软腐病。


虫害防治
蛴螬是金龟子幼虫,又名“白蚕”。体白色,头部黄色或黄褐色。
危害浙贝鳞茎的主要是铜绿金龟子(Anomald corpulenta motschulsky)幼虫。其他金龟子幼虫也危害。
铜绿金龟子成虫体长1.8~2.1厘米,铜绿色,边缘土黄色,足的基都几节黄色,前足胫节外侧有两齿,爪上无齿;老熟的幼虫长2.3~2.5厘米,头部黄褐色,胸腹乳白色,肛门一字形,一沟裂,前方中央有两刚毛,四周也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刚毛。
大黑金龟子幼虫肛门三裂,前方生一群扁形。尖端呈钩头的刚毛。黑绒金龟子幼虫肛门纵裂,前方有一排略成弧形的刚毛。
蛴螬在4月中旬开始危害浙贝鳞茎,浙贝过复期危害最盛,到11月中旬以后停止危害。
被害鳞茎成麻点状或凹凸不平的空洞状,似老鼠啃过甘薯一样。有时把鳞茎咬成残缺破碎。
成虫在5月中旬出现,傍晚活动,卵散产于较湿润的土中,喜在未腐熟的厩肥上产卵。
防治方法
① 冬季清除杂草,深翻土地,消灭越冬虫口。
② 施用腐熟的厩肥、堆肥,并覆土盖肥,减少成虫产卵。
③ 整地翻士时,拾取幼虫作鸡鸭饲料。
④ 点灯诱杀成虫金龟子。
⑤ 下种前半月每公顷施375~450千克石灰氮,撒于上面后翻入,以杀死幼虫。
⑥ 用90%晶体敌百虫1000~1500倍浇注根部周围土壤。
⑦用土农药石蒜鳞茎进行防治,结合施肥,将石蒜鳞茎洗净捣碎,每50千克粪放3~4千克石蒜浸出液进行浇治。

豆芜菁又名“红豆娘”。主要食害大豆、花生等叶子,也喜吃浙贝叶片。
成虫喜群集危害,将斯贝叶片咬成缺刻、空洞或全部吃光,留下较粗的叶脉。
严重时成片浙贝被吃成光杆,影响地下部鳞茎产量,但发生不很普遍。
成虫体长1.1-1.9厘米,全体灰黑色。头部除触角基部的一对瘤状突起和复限及近复眼内侧处黑色外,其余都是红色。
卵长0.25~0.3厘米,近似圆筒形,黄褐色,卵块排列成菊花状。
幼虫共6龄,第一龄幼虫形状比较特殊,头部大,有一对钳状的大颚,胸部有3对足,腹部有一对尾须,行动敏捷;其他各龄幼虫,形似蛴螬,头部淡褐色,胸、腹部黄白色,腹足退化,只有3对胸足。蛹近似纺锤形,头部贴在胸部腹面,已有成虫结构。
防治方法:
① 人工捕杀。利用成虫的群集性,及时用网捕捉,集中杀死。但应注意豆芫菁在受惊时会分泌一种黄色液体,能使人的皮肤中毒起泡,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捕捉。
② 农药防治。用90%晶体敌百虫0.5千克,加水750千克喷雾,或用40%乐果乳剂400~750千克喷雾。

沟金针虫(Pleonomus canalieulates Falder.)土名叫“叩头虫”,是危害浙贝的地下害虫之一。
沟金针虫身体扁平,革质,似针状,尾节分岔,并稍向上弯曲,身体背面中间有一条纵沟,故称沟金针虫。沟金针虫在土中危害鳞茎,在鳞片上常见约0.2厘米大小的穿洞。
沟金针虫生活史很长,完成一个世代要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。幼虫期最长,其活动受土壤温湿度影响很大,冬季气温降低时,它就钻到30厘米以下甚至更深的土里越冬;春季上升活动和危害的时间比其他地下害虫早,一般早春10厘米土温到6℃时,就开始上升活动,危害浙贝。
防治方法:
改变地下害虫的生活条件,将害虫翻出土面,使受天敌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死亡。
在金针虫化蛹时,将蛹室破坏,可使其大量死亡。


葱螨(Rhizoglyphus echinopus Kevan)体很小,成虫体长0.07厘米左右,灰白色,有足4对,赤褐色,背面有两个近圆形点(食团),经常群集寄生于鳞茎内,使鳞茎腐烂。葱螨从卵经幼虫到成虫,约经9~30天。

温度在25℃左右时繁殖最快,每条成虫可产卵50~100粒,多的在500粒以上,所以繁殖很快;温度在10℃以下及干燥的环境,能限制它的活动及繁殖。
葱螨危害浙贝鳞茎主要是在过夏期间,在下种后及收获前的一段时间内也能危害。
被害的鳞茎呈凹洞或整个腐烂,但可见部分维管束残体。常与其他病害混在一起。
防治方法:
① 室内贮藏的鳞茎在起土后适当排放7~10大,使螨在干燥环境下死亡或离开鳞茎。贮藏前将腐烂及有螨的鳞茎选出,分别贮藏。贮藏期间湿度不能太大,并适当翻动,使湿度不利于螨的繁殖。
② 下种前严格挑选种子,把腐烂有螨的剔出。
③ 下种前结合防病,用杀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浸种(见干腐、软腐病的药剂防治)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