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花卉大全

葛花(鹿藿、黄斤、鸡齐根)

葛花的基本信息

别名:鹿藿、黄斤、鸡齐根

分类:二年生草本花卉

科属: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豆科 葛属

盛花期:夏季,秋季

花的介绍

葛花,为豆科植物葛Puerarialobata(Willd.)Ohwi的干燥花。解酒醒脾。用圆形或略成扁肾形,长5~15mm,宽2~6mm,适宜饮酒过度,头痛,头昏,烦渴,胸膈饱胀,呕吐酸水等伤及胃气之症。为豆科植物葛的花,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。

葛花的形态特征

野葛
呈不规则的扁长2~3mm。萼片灰绿色,基部连合,先端5齿裂,裂片披针形,其中2齿合生,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。基部有两片批针钻形的小苞片。花瓣5片等长,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,蓝紫色,外部颜色较浅,呈淡紫色。气微弱,味淡。
野葛多年生落叶藤本,长达10m。全株被黄褐色粗毛。块根圆柱状,肥厚,外皮灰黄色,内部粉质,纤维性很强。茎基部粗壮,上部多分枝。三出复叶;顶生小叶柄较长;叶片菱状圆形,长5.5-19cm,宽4.5-18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有时浅裂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,两边不等,背面苍白色,有粉霜,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;托叶盾状着生,卵状长椭圆形,小托叶针状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冠蓝紫色或紫色;苞片狭线形,早落,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;萼钟状,长0.8-1cm,萼齿5,披针形,上面2齿合生,下面1齿较长;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,先端微凹,基部有两短耳,翼辩狭椭圆形,较旗瓣短,常一边的基部有耳,龙骨瓣较翼瓣稍长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花柱弯曲。荚果线形,长6-9cm,宽7-10mm,密被黄褐色长硬毛。
种子
种子卵圆形,赤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4-8月,果期8-10月。甘葛藤藤本。根肥大。
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。三出复叶,具长柄;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,有毛;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,有时3裂,长9-21cm,宽8-18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图形。总状花序腋生;小苞片卵形;花萼钟状,长1.2-1.5cm,萼齿5,披针形,较萼筒长,被黄色长硬毛;花冠紫色,长1.3-1.8cm。

野葛的荚果长椭圆形,扁平;长10-12cm,宽1-1。2cm,密被黄褐色长硬毛。种子肾形或圆形。
野葛的花期6-9月,果期8-10月。
花蕾形态
干燥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形,长5~15毫米,宽2~6毫米,厚2~3毫米。萼片灰绿色,基部连合,先端5齿裂,裂片披针形,其中2齿合生,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。基部有两片披针钻形的小苞片。
花瓣5片等长,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,蓝紫色,外部颜色较浅,呈淡蓝紫色或淡棕色。雄蕊10枚,其中9枚连合,雌蕊细长,微弯曲,外面被毛。气微弱,味淡。以朵大、淡紫色、未开放者为佳。

粗壮藤本,长可达8米,全体被黄色长硬毛,茎基部木质,有粗厚的块状根。

葛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;托叶背着,卵状长圆形,具线条;小托叶线状披针形,与小叶柄等长或较长;小叶三裂,偶尔全缘,顶生小叶宽卵形或斜卵形,长7-15(-19)厘米,宽5-12(-18)厘米,先端长渐尖,侧生小叶斜卵形,稍小,上面被淡黄色、平伏的蔬柔毛。下面较密;小叶柄被黄揭色绒毛。

葛是总状花序长15-30厘米,中部以上有颇密集的花;苞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,远比小苞片长,早落;小苞片卵形,长不及2毫米;花2-3朵聚生于花序轴的节上;花萼钟形,长8-10毫米,被黄褐色柔毛,裂片披针形,渐尖,比萼管略长;花冠长10-12毫米,紫色,旗瓣倒卵形,基部有2耳及一黄色硬痂状附属体,具短瓣柄,翼瓣镰状,较龙骨瓣为狭,基部有线形、向下的耳,龙骨瓣镰状长圆形,基部有极小、急尖的耳;对旗瓣的1枚雄蕊仅上部离生;子房线形,被毛。
葛的花期9-10月。

葛的荚果长椭圆形,长5-9厘米,宽8-11毫米,扁平,被褐色长硬毛。
葛的果期11-12月。

葛花的生态习性

葛花生于山地疏或密林中。生于山坡、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。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。

葛花的栽培技术

选地整地
选择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。在冬季深翻30~50厘米,使风化2~3个月,至第二年春季再耙平,作畦。
繁殖方法
种子繁殖
3~4月播种。种子用30~35℃清水浸泡24小时,取出晾干表面水分,点播,按行株距50~60厘米挖浅窝,每窝播种4~5粒,再施入人畜粪水,最后盖3~4厘米厚的细土。
压条繁殖
当夏季生长繁茂时,选健壮枝条,用波状或连续压条法,将葛藤埋入土中使其生根。生根以后,施清淡人畜粪水,并勤除杂草,待次年早春末萌发以前,剪成单株,挖起栽种。栽前按行株距50厘米开穴,穴径27厘米,深20厘米,填入堆肥,上盖一层薄土,每穴1~2株,栽后填细上压紧。
扦插繁殖
在早春未萌发前,选择节短、生长1~2年的粗壮葛藤,每2-3个节剪成一段,每穴扦插2~3根,插条入土一端以成环状或半环状平卧穴中为好,入土深度10~15厘米,盖上压紧,再盖一层松土,上面一端留一个芽露出土面,插后及时喷水。
根头繁殖
在冬季采挖时,切下10厘米左右长的根头,直接栽种。
田间管理
出苗后需间苗,每穴留壮苗1~2株;苗高17厘米时应设立支柱或搭设棚架,以利藤蔓伸展;苗高170厘米左右时,应摘除项芽,促使分枝。每年中耕除草2~3次,每次中耕除草后都要追肥,追肥以磷钾肥、厩肥为佳。

葛花的病害防治

虫害防治
蟋蟀
用80%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杀。
金龟子
用灯光诱杀或用90%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叶面防治。

葛花的分布区域

葛花产中国南北各地,除新疆、青海及西藏外,分布几遍全国。
葛花在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亦有分布。

葛花的食疗或药用价值

花草百科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、医疗的依据。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,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。
爱自己,就从实际出发,谨遵医嘱。对于疾病,不粗心大意、不推延、不放弃希望,勇敢面对,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,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。

化学成份
从野葛新鲜花中提得挥发油,其中性油中含1-辛烯-3-醇(1-octen-3-ol),丁香油酚(eugenol),芳樟醇(linalool),酸性油中得苯甲酸甲酯(methylbenzoate),丙酸甲酯(methylpropionate),异戊酸甲酯(methylisovalerate),正己酸甲酯(methylcaproate)。另外得尼泊尔鸢尾黄酮(irisolidonce),染料木素(genistein),大豆素(daidzein),槲皮素(quercetin),葛花甙(kakkalide),鹰嘴豆芽素(biochanin)A,刺芒柄花素(formononetin),芒柄花甙(ononin),降紫香甙(sissotrin),又从中提得三萜皂甙:槐花二醇(sophoradiol),槐花皂甙(kaikasaponin)Ⅲ。此外,还分得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β-谷甾醇-3-O-β-D-葡萄糖(β-sitosterol-3-O-β-D-glucose)。从中国购买葛花中分离得葛花异黄酮,即6,4'-二羟基-7-甲氧基异黄酮(kakkatin)。
粉末特征
显微鉴别粉末特征:
野葛花粉末灰棕蓝色
①萼片上下表皮都着生非腺毛及腺毛,非腺毛单列,基部2个细胞小型,先端细胞细长,末端锐尖;腺毛多细胞头,内含浅黄色内含物;上表皮细胞内侧有含1个单棱晶的厚壁细胞。
②旗瓣上表皮细胞壁方形,呈乳突状,外覆有厚(19-23μm)瘤状角质层;中央部的上表皮细胞高19-26μm,下表皮细胞高18-24μm,宽8-14μm,表面有厚9-11μm的角质层。
③花粉粒,显微镜下P×E=(20.4-23.8)×(22.1-23.8)μm,扫描电镜下长球形,P×E=(20-23)×(23-25)μm,表面网眼较小,点状,孔状,网眼内颗粒状纹饰少。
粉葛花粉末发棕蓝色
①旗瓣上面表皮细胞长方形,高34-49μm,宽10-18μm,细胞呈扁平突起,覆有4-6μm厚的角质层;中央部的下表皮细胞类方形,高19-26μm,宽9-14μm,表面有厚7-9μm的角质层,呈乳头状突起。
②花粉粒淡黄色,单粒,3孔沟,显微镜下,P×E=(20.4-23.8)×(20.4-27.2)μm,扫描电镜下长球形,P×E=(21-23)×(13-25)μm,表面具网纹纹饰,网眼较大,多边形,网眼内具多数明显的颗粒状纹饰。
功效作用
葛花茶有强效解酒,还具有清热、解毒、护肝、养颜、补肾之作用。
在中医领域里就有“千杯不醉葛藤花”之说。总之,葛花在(神农本草经、医药大全、东医宝典-难病篇、本草纲目均有记载。
葛花茶,有醒酒的功效。上班族们工作中难免有一些应酬,每天喝少量的酒对身体并无坏处,但是如果没有节制的话,会喝多少就喝多少,这样对身体的危害很大,所谓“喝酒伤肝”,长期下去有可能造成肝硬化和脂肪肝。所以这种情况的上班族们就可以喝点葛花茶缓解一下。还有,可以在酒桌上多吃一点维生素C含量的水果,如:橙子和橘子,但还是得避免太多的大鱼大肉,容易伤肝。
炮制方法
拣去柄及杂质,筛去土。
性味
甘,凉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微寒,味甘平微苦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,寒。"
归经
《得配本草》:"入足阳明经。"
功用主治
解酒醒脾。治伤酒发热烦渴,不思饮食,呕逆吐酸,吐血,肠风下血。
①《别录》:"消酒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治头晕,憎寒,壮热,解酒醒脾,酒痢,饮食不思,胸膈饱胀,发呃,呕吐酸痰,酒毒伤胃,吐血,呕血,消热。"
③《纲目》:"治肠风下血。"
④《医林纂要》:"清肺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7.5克~15克;或入丸、散。
其他选方
①治饮酒太过,呕吐痰逆,心神烦乱,胸膈痞塞,手足战摇,饮食减少,小便不利:莲花青皮(去穰)1.5克,木香2.5克,橘皮(去白)、人参(去芦)、猪苓(去黑皮)、白茯苓各7.5克,神曲(炒黄)、泽泻、干生姜、白术各10克,白豆蔻仁、葛花、砂仁各25克。为极细末,秤和匀,每服15克,白汤调下,但得微汗,酒病去矣。(《脾胃论》葛花解酲汤)
②治饮酒积热,毒伤脾胃,呕血吐血,发热烦渴,小便赤少:葛花50克,黄连10克,滑石50克(水飞),粉草25克。为细末,水合为丸,每服5克,滚水下。(《滇南本草》葛花清热丸)
名家论述
1.《本经逢原》:葛花,能解酒毒,葛花解酲汤用之,必兼人参。但无酒毒者不可服,服之损人天元,以大开肌肉,而发泄伤津也。
2.《别录》:消酒。
3.《滇南本草》:治头晕,憎寒,壮热,解酒醒脾,酒痢,饮食不思,胸膈饱胀,发呃,呕吐酸痰,酒毒伤胃,吐血,呕血,消热。
4.《纲目》:治肠风下血。
5.《医林纂要》:清肺。
食疗药方
葛花解酲汤:治酒客病。
【组成】:莲花青皮三分去穰 木香2.5克 橘皮去白 白茯苓 人参 猪苓
以上各7.5克;神曲炒 泽泻 干姜 白术以上各10克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
以上各25克
以上为细末,和匀,每服15克,白汤调下,但得微汗,酒病去矣,不可恃此过饮,频服取汗,损人天年。
【注】:酒为水谷精液所化,体湿性热,少饮则能调和气血,流畅阴阳,内助中气,捍御外邪,若过饮无度,轻则伤人脾胃,重则损人神气,所以酒困之人,昏晕烦乱,干呕恶心,饮食即吐,百体酸软,身热头疼,嘈杂吞酸,胸膈痞塞,口燥舌干,手足颤摇,心神恍惚,不思饮食,小便浑浊,大便溏泻,此皆湿热伤形与气也。
【按】:李杲曰:酒病者,往往以大热大寒下之者,是无形元气受病,反下有形阴血,乖误甚矣,大热则伤阴,大寒则伤胃,元气消亡,七神无依,折人寿命,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,故制此方,君葛花,佐以辛香之品,用神曲,佐以快气之品,用苓泽,佐以甘温之品,服后取汁,是谓外解肌肉,内清阳明,令上下内外,分消其患,使胃中秽为芳变,浊为清化,泰然和矣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