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种花技巧

鹅掌柴的栽培技术

鹅掌柴的栽培技术

栽培管理
盆栽用土可以泥炭土、腐叶土加1/3左右的珍珠岩和少量基肥混合而成,也可用细砂土盆栽。室内培育每天能见到4小时左右的直射阳光就能生长良好,在明亮的室内可较长时期观赏。浇水量视季节而有差异,夏季需要较多的水分.每天浇水一次,使盆土保持湿润,春、秋季列每隔3~4天浇水一次。如水分太多或渍水,易引起根腐。夏季生长期间每周施肥一次,可用氮、磷、钾等量的颗粒肥松土后施入。斑叶种类则氮肥少施,氮肥过多则斑块会渐淡而转为绿色。鹅掌柴生长较慢,又易发生徒长枝,平时需注意经常整形和修剪。每年春季新芽萌发之前应换盆,去掉部分旧土,用新土盆栽。多年生老株在室内栽培显得过于庞大时,可结合换盆进行修剪。

鹅掌柴植株所结的果实中种粒不饱满或不见种仁的原因:一是栽培花木,头1年至3年,因其尚未达到完全生殖成熟,所以结出的种粒大多空瘪,因而不具种仁;一般情况下,3年以后结出的种粒才能正常用于育苗。二是在它花粉授精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,遇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,或者与原生环境条件悬殊过大,使胚珠终止发育,导致其种粒空瘪。三是最好能有较多的开花植株,不同品种的开花植株搁放在一起,为其花粉自由传播创造条件,方有利于其孕育出饱满的种粒。

家庭繁殖
鹅掌柴基质繁殖、快速繁殖。扦插时间宜在春末夏初,一般室温:夜间15℃,白天25℃左右,这是鹅掌柴扦插后最适的生长温度。
扦条的选择:从生长几年的母株上,剪下一年生枝条6~8厘米,或结合换盆、春季重剪,剪下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。去掉插入部分的叶片,扦插在事先用水泡过的珍珠岩为基质,口径为15~20厘米的塑料花盆里,盆底加托盘,以便接渗出液。每盆插3株或单株,扦插后约1个半月左右便可生根,插后要经常灌水保持湿润。插后放在室内弱光处,加强肥水管理,生根后要浇营养液,盆中每周补液1次,每次补液100毫升。

注意:补液当日不能补水,以免影响营养液的浓度。盆插繁殖取6寸-8寸盆,底孔用小石堵住,将珍珠岩或经筛细干净的河沙装于中,岩面或沙面低盆边高1厘米,如用珍珠岩装盆上面最好压一层河沙(增加紧实度),此时可从成株鹅掌柴上剪取10厘米-12厘米的插穗,底部剪成斜面形,如有生根粉可沾少许没有也可以,将插穗的2/3插入沙或珍珠岩中,每盆3株-4株,插后浇透水,将盆放于一个盛水的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中,容器中的水位应经常保持高于插穗盆的1/2然后用一个透明大塑料罩在插穗盆上放置在散射光的明亮处,温度保持在15℃-25℃,经30天-40天插穗根系生成,此时就可将鹅掌柴苗移栽入6寸-8寸盆中,盆土应装筛细的优质农肥、腐殖土、细沙按3∶2∶1充分混匀的肥沃营养土,栽后浇透水,放置半阴处7天,以后移放到明亮处管理。

水培鹅掌柴
水插繁殖取大瓶空可口可乐或高脚玻璃瓶罐头瓶,冲洗干净,里面装满干净的清水(自来水),将剪下的鹅掌柴插穗,固定好插入瓶中(插穗底部离开瓶底1厘米),每瓶可插2枝-3枝,用透明塑料袋罩好,放于明亮处,温度保持15℃-25℃,经30天-35天,插穗底部长出0.5厘米-1厘米长的白根,此时就可按上述方法,移出上盆。

注意事项
鹅掌柴喜温暖湿度大的环境,忌烈日照射,较耐阴,培养时给予明亮的散射光最相宜,适合栽植于环境通风良好,肥沃深厚的土壤中。
在空气湿度高、土壤水分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良好,注意盆土不能缺水,否则会引起叶片大量脱落。冬季低温条件下应适当控水。如使用塑料容器则要注意排水。要保持土壤湿润,不待干透就要及时浇水,天气干燥时,还应向植株喷雾增湿;梅雨期间要防止盆中积水。
出房后宜放置在半阴处,夏季要注意及时遮荫,不要让烈日直射。另外,鹅掌柴长时间放室内观赏,如果通风不良或光线太暗,会导致叶片脱落,这点值得萌养者注意。
11月初入室后应放置在冷室内,温度不宜低于5℃,否则会造成落叶。

生长季节每1~2周施1次液肥。在5-9月这段时间内,每月施2次20%的饼肥水。对花叶品种,若氮肥多,光照弱,会使叶片上的斑块不明显。
鹅掌柴对乙烯高度敏感,在贮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落叶现象。为了防止鹅掌柴在贮运过程中受到乙烯伤害,可在运输前2~3周采用喷洒0.4~0.5毫摩尔/升硫代硫酸银溶液来抑制盆栽鹅掌柴乙烯的产生。运输集装箱温度为10~13℃,保持相对湿度80%~90%,可忍耐16~30天的黑暗。

鹅掌柴若需大量繁殖,可用播种法;少量的可以用分株法或扦插法。扦插最好在5-7月进行,做法是剪取带2-3个节的绿枝扦入蛭石中,放置在阴湿处,约30天可以生根。
鹅掌柴生长较慢,又易萌发徒长枝,平时需经常整形修剪。较大的植株,春季出房前应做翻盆处理,并要作适当的整形修剪。对过高脱脚的植株,可作回缩修剪,以促进新梢萌发。
盆土用泥炭土、腐叶土、珍珠岩加少量基肥配制。亦可用细沙土盆栽。

相关文章